top of page

錄音帶、光碟與MiniDisc—三個時代的十年更替

  • 作家相片: kapokclassroom
    kapokclassroom
  • 2018年7月4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有否想過一個四方形的物件,放入一件四方形的機器便會發出聲音?有否想過這件機器可以隨身攜帶?在10後小朋友不知甚麼是火柴、吃「電子奶嘴」的年代,大家又知否90年代是如何聽音樂的?

現時串流音樂大行其道,一部智能手機加上網絡,幾乎免費就聽遍全球音樂,但聲音聽來總是欠缺一種溫暖的感覺。就讓我們回到90年代,在這一天共你拾回溫暖。

音樂除了用耳去聽,同時亦可成為收藏品。自從留聲機的發明,聲音可以透過錄音保存,音樂亦從此改變,成為一種有重量的新媒介。二十世紀新興唱片行業成為實體音樂媒體發行的主要部分。

留聲機

每一個年代皆有其當代流行產物,90年代是錄音帶、光碟與MiniDisc的更替時代。自1979年索尼公司第一部隨身聽面世後,加速錄音帶的流行,直至90年代初光碟普及,隨身聽由錄音機變為光碟機,90年代未再由光碟演變為MiniDisc。90年代是便攜隨身聽的黃金時代,三者在短短10年間起承轉合,由可自行錄製溫暖聲音的錄音帶,到步向數碼化的光碟與MiniDisc,暫未有一個可比擬的時代。

錄音帶是一件四方形的卡帶,自1958年問世以來,演變為統一標準,就是我們熟悉的錄音帶。小小的盒帶分為2面,可收錄最多達120分鐘的音樂。不少音樂發燒友喜歡模擬訊號音樂尤其錄音帶的溫暖感。

錄音帶與隨身聽

光碟專輯作為90年代發行音樂的主流媒介,地位舉足輕重。專輯最初由簡單包裝(封面、塑膠光碟盒及歌詞),逐漸加上明信片、收錄音樂錄影帶的VCD/DVD及偶像海報等,成為樂迷例必收藏的珍品。

CD與Discman

MiniDisc是一種數碼化的聲音媒介,是一種可翻錄74分鐘的磁碟。由於市面上較少以MiniDisc格式推出專輯,普遍用家會以CD轉空白MiniDisc,以防CD損耗之餘,更可享受更輕巧的隨身聽體驗。

MiniDisc及MD隨身聽

想體驗一下錄音機的操作,想聽一下錄音帶溫暖的聲音,各位記得7月31日到8月3日12點到6點蒞臨天平邨露天劇場的現場參觀我們的90s Music Fest展覽啦﹗

資料來源: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卡式录音带

http://newartspower.hk/media/jcnap-education-kit-music-tc.pdf

https://www.pcmarket.com.hk/2018/04/17/hmv-%E8%88%89%E8%A1%8C-md-%E9%9A%A8%E8%BA%AB%E8%81%BD%E5%9B%9E%E9%A1%A7%E5%B1%95%E8%A6%BD/

90s Music Fest展覽由北區區議會贊助


 
 
 

Commentaires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Instagram Social Icon

聯絡電話:

3957-1186

地址: 

旺角彌敦道580號A-F,周大福商業中心1601-1605室

bottom of page